1 |
Peng He. 2013. Why and when do people hide knowledge?.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17(3) 398-415. |
2 |
Yong Su and Guohua Liu. 2013. Tracking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hina: 1978-2008. Economic Management Journal 35(Z1) 220-227. |
3 |
Peng, He. 2012.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 among Chinese knowledge worker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20(2) 120-138. |
4 |
苏勇,李作良,马文杰. 新兴经济国家后企业战略转型:演化路径、驱动因素——基于HTC的案例研究. 研究与发展管理, 2014, 26(2): 77-86. |
5 |
苏勇,程骏骏,吴展. 合作式谈判研究述评与展望. 外国经济与管理, 2014, 36(3): 65-73. |
6 |
苏勇,李作良,马文杰. 合法性视角下企业文化与持续竞争优势——沃尔玛(中国)和淘宝网的纵向双案例研究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4, (2): 160-169. |
7 |
程骏骏,苏勇,吴展.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关系行为调适过程研究. 亚太经济, 2014, (1): 46-52. |
8 |
彭贺. “水土不服”现象普遍吗?——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效果分析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194-197. |
9 |
苏勇,马文杰,韩自然,李作良. 制度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. 技术经济, 2013, 32(12): 40-45. |
10 |
苏勇. 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乳品公司的实践与启示. 上海集体经济, 2013, (6): 37-44. |
11 |
苏勇. 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. 企业文明, 2013, (12): 35-37. |
12 |
苏勇,万君宝. 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. 江苏社会科学, 2013, (6): 37-46. |
13 |
苏勇,李作良,马文杰. 合法性视角下企业文化与持续竞争优势——沃尔玛(中国)和淘宝网的纵向双案例研究. 复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3, (6): 120-130. |
14 |
苏勇,纪文龙. 员工自我领导行为与个体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166-174. |
15 |
苏勇,马文杰,李作良. 中国情境下关系质量对新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203-208. |
16 |
柳红波,苏勇. 基于游客需求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优化实证研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415-419. |
17 |
王秋霖,苏勇,徐烨. 文化产业监管体系创新研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502-505. |
18 |
李作良,苏勇,马文杰. 战略创业视角下养老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探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320-325. |
19 |
李辉,苏勇,王淼. 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有助于提高服务绩效吗?. 经济管理, 2013, (4): 71-81. |
20 |
苏勇. 价值观之于企业,就像水之于鱼. 蓝狮子经理人, 2013, (11): 88-89. |
21 |
伍华佳. 中国企业“人缘管理”的预测与控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33-37. |
22 |
伍华佳. 中国低碳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研究. 社会科学, 2013, (4): 42-51. |
23 |
伍华佳. 中国企业“人道管理”的预测与控制. 经济管理, 2012, (Z2): 179-183. |
24 |
|
25 |
彭贺. 领地行为研究综述:组织行为学的新兴领域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转载), 2012, (5): 2-6. |
26 |
彭贺. 作为研究者的管理者:链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. 管理学报, 2012, 9(5): 637-641. |
27 |
彭贺,刘莉,苏勇. 中国商学院的趋同性分析:基于新制度理论的解释. 管理学报, 2012, 9(3): 329-337. |
28 |
彭贺. 领地行为研究综述:组织行为学的新兴领域. 经济管理, 2012, 34(1): 182-189. |
29 |
苏勇,王振宇. 企业领导人绿色领导力与组织动态能力之研究. 经济管理(增刊), 2012, (Z1): 155-157. |
30 |
苏勇,张军. 中国家族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. 经济纵横, 2012, (5): 106-109. |
31 |
苏勇,张军. 家族企业集团:金字塔结构、多元化经营、企业绩效——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. 兰州学刊, 2012, (5): 122-129. |
32 |
刘国华,苏勇. 体育组织视角下的体育赞助管理研究. 上海管理科学, 2012, 34(2): 97-102. |
33 |
徐小龙,苏勇. 消费者与品牌关系演变研究. 现代经济探讨, 2012, (3): 22-26. |
34 |
彭贺,刘莉,苏勇. 中国商学院的趋同性分析:基于新制度理论的解释. 管理学报, 2012, 9(3): 329-337. |
35 |
徐小龙,苏勇. 产品伤害危机下消费者——品牌关系断裂研究.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, 2012, (2): 43-49. |
36 |
苏勇. 管理学百年回眸与世纪展望:纪念《科学管理原理》出版100周年. 管理科学(人大), 2012, (2): 4-7. |
37 |
伍华佳. 儒家伦理与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. 伦理学(人大), 2012, (6): 78-84. |
38 |
伍华佳. 上海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路径研究. 科学发展, 2012, (5): 15-17. |
39 |
伍华佳. 儒家伦理与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. 社会科学, 2012, (3): 50-57. |
40 |
彭贺. 知识员工反生产行为的结构及测量. 管理科学, 2011, 24(5): 12-22. |
41 |
彭贺. 管理学研究中的“价值无涉”与“价值涉入”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1, (10): 3-8. |
42 |
彭贺. 管理学研究中的“价值无涉”与“价值涉入”. 管理科学(人大), 2011, (10): 62-65. |
43 |
谢俏洁,彭贺. 心理所有权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研究. 经济管理(增刊), 2011, 33(Z2): 119-121. |
44 |
彭贺. 单向度管理学研究的表现及扭转路径. 管理科学(人大), 2011, (7): 56-60. |
45 |
彭贺. 管理学研究中的“价值无涉”与“价值涉入”. 管理学报, 2011, 8(7): 949-953. |
46 |
彭贺. 管理研究与实践脱节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. 管理科学(人大), 2011, (6): 65-69. |
47 |
彭贺. 单向度管理学研究的表现及扭转路径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1, (6): 2-5. |
48 |
彭贺. 单向度管理学研究的表现及扭转路径. 管理学报, 2011, 8(4): 475-479,516. |
49 |
彭贺. 反生产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是独立构念吗:基于中国的数据. 经济管理(增刊), 2011, 33(Z1): 217-222. |
50 |
彭贺, 顾倩妮. “直面中国管理实践”的内涵与路径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1, (2): 11-17. |
51 |
彭贺. 管理研究与实践脱节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. 管理评论, 2011, 23(2): 122-128. |
52 |
苏勇. 企业社会责任的知与行. 北大商业评论, 2011, (88): 48-54. |
53 |
徐小龙,苏勇. 国外对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进展. 消费经济, 2011, 27(5): 90-93. |
54 |
苏勇,王淼,李辉. 工作设计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研究:以心理资本为中介变量. 软科学, 2011, 25(9): 75-80. |
55 |
徐小龙,苏勇. 消费者-品牌关系断裂研究述评. 现代管理科学, 2011, (8): 11-13. |
56 |
苏勇,邓德香. 基于TAM的信息技术与高科技主管知识分享绩效的实证研究. 研究与发展管理, 2011, 23(4): 29-34. |
57 |
苏勇,李敏. 中国文化背景下同事关系及效用分析. 经济管理(增刊), 2011, 33(Z2): 100-103. |
58 |
苏勇,文崇坚. 开辟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渠道之探析.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, 2011, (4): 25-28. |
59 |
苏勇. 中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十年回顾与思考. 经济管理(增刊), 2011, (Z1): 155-159. |
60 |
文崇坚, 苏勇. 当代传媒业绩效考评弊端与对策研究.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, 2011, 24(2): 116-120. |
61 |
文崇坚, 苏勇. 传媒员工职业生涯探析. 人力资源管理, 2011, (3): 128-129. |
62 |
苏勇, 顾倩妮. 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对中国管理学关注热点分析——基于6种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2000~2009年所刊论文的研读与统计. 经济管理, 2011, 33(3): 174-182. |
63 |
苏勇. 独辟蹊径——中小企业创新之路. 上海中小企业, 2011, (3): 10-11. |
64 |
苏勇, 文崇坚. 中国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体系之探析. 延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1, 33(1): 114-117. |
65 |
文崇坚, 苏勇. 激励理论运用于传媒业之研究. 新闻世界, 2011, (1): 95-96. |
66 |
王淼, 苏勇, 邓颖懋. 学习型组织建构的知识基础论阐释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1, 28(1): 134-137. |
67 |
文崇坚, 苏勇. 传媒业如何有效招聘所需人才之探析. 今传媒, 2011, (1): 129-130. |
68 |
苏勇. 6大标志性事件. 管理学家, 2011, (1): 66-67. |
69 |
伍华佳. 中国产业低碳化转型与战略思路. 社会科学, 2011, (8): 46-54. |
70 |
伍华佳. 海内外华人合资企业管理文化与战略联盟绩效实证分析--以合资企业创新期为例. 上海经济研究, 2011, (3): 109-116 . |
71 |
伍华佳,刘海峰. 海内外华人合资企业管理文化与战略联盟稳定性实证分析--以合资企业探索碰撞期为例. 经济管理, 2011, (Z1): 41-45. |
72 |
伍华佳. 中国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产业政策路径探索. 产业经济(人大), 2011, (3): 58-64. |
73 |
彭贺. 反生产行为理论研究综述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0, (12): 31-38. |
74 |
彭贺,顾倩妮. “直面中国管理实践”的内涵与路径. 管理学报, 2010, 7(11): 1665-1670. |
75 |
彭贺. 中国知识员工反生产行为分类的探索性研究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0, (8): 82-90. |
76 |
彭贺. 西方管理教育的审视与借鉴. 管理学报, 2010, vol.7(8): 1130-1136. |
77 |
彭贺,徐千里. 无意识工作激励:定义、模型及展望. 心理科学进展, 2010, vol.18(6): 963-970. |
78 |
彭贺. 反生产行为理论研究综述. 管理学报, 2010, vol.7(6): 834-840. |
79 |
彭贺. 中国知识员工反生产行为分类的探索性研究. 管理科学, 2010, vol.23(2): 86-93. |
80 |
刘国华,苏勇. 消费者创新性对品牌延伸距离和延伸类型的影响研究. 研究与发展管理, 2010, 22(6): 84-89, 111. |
81 |
苏勇,李辉. 品牌关系的拓展研究:基于服务员工的视角. 兰州学刊, 2010, (11): 86-90. |
82 |
刘国华,苏勇. 基于全球视角下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. 工业技术经济, 2010, vol.29(8): 60-64. |
83 |
苏勇,王淼,张洁. 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感性品质创新理论探讨. 上海管理科学, 2010, vol.32(4): 100-103. |
84 |
姜启军,苏勇. 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企业危机管理. 经济管理, 2010, Vol.32(7): 29-35. |
85 |
李俊松,苏勇. 基于政策文化价值观引导下的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方略. 生态经济, 2010, (5): 185-186,191. |
86 |
刘国华,苏勇. 企业文化外部导向对关系纽带、信任的影响研究. 上海管理科学, 2010, vol.32(2): 19-23. |
87 |
文崇坚,苏勇. 当代传媒业招聘环节解决对策. 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, 2010, (4): 81-85. |
88 |
姜启军,苏勇. 食品安全防治的经济学和伦理学分析. 华东经济管理, 2010, Vol.24(2): 108-111. |
89 |
伍华佳. 中国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产业政策路径探索. 社会科学, 2010, (10): 27-34. |
90 |
祁新娥,伍华佳. 东方管理文化视角下中日企业文化实证研究. 上海经济研究, 2010, (2): 62-68.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