期刊论文:

1

Peng He. 2013. Why and when do people hide knowledge?.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17(3) 398-415.

2

Yong Su and Guohua Liu. 2013. Tracking the development of business research and education in China: 1978-2008. Economic Management Journal 35(Z1) 220-227.

3

Peng, He. 2012.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 among Chinese knowledge workers.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lection and Assessment 20(2) 120-138.

4

苏勇,李作良,马文杰. 新兴经济国家后企业战略转型:演化路径、驱动因素——基于HTC的案例研究. 研究与发展管理, 2014, 26(2): 77-86.

5

苏勇,程骏骏,吴展. 合作式谈判研究述评与展望. 外国经济与管理, 2014, 36(3): 65-73.

6

苏勇,李作良,马文杰. 合法性视角下企业文化与持续竞争优势——沃尔玛(中国)和淘宝网的纵向双案例研究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4, (2): 160-169.

7

程骏骏,苏勇,吴展.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关系行为调适过程研究. 亚太经济, 2014, (1): 46-52.

8

彭贺. “水土不服”现象普遍吗?——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效果分析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194-197.

9

苏勇,马文杰,韩自然,李作良. 制度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. 技术经济, 2013, 32(12): 40-45.

10

苏勇. 荷兰皇家菲仕兰坎皮纳乳品公司的实践与启示. 上海集体经济, 2013, (6): 37-44.

11

苏勇. 用优秀文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. 企业文明, 2013, (12): 35-37.

12

苏勇,万君宝. 我国文化软实力研究. 江苏社会科学, 2013, (6): 37-46.

13

苏勇,李作良,马文杰. 合法性视角下企业文化与持续竞争优势——沃尔玛(中国)和淘宝网的纵向双案例研究. 复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3, (6): 120-130.

14

苏勇,纪文龙. 员工自我领导行为与个体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166-174.

15

苏勇,马文杰,李作良. 中国情境下关系质量对新企业生存的影响研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203-208.

16

柳红波,苏勇. 基于游客需求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解说系统优化实证研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415-419.

17

王秋霖,苏勇,徐烨. 文化产业监管体系创新研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502-505.

18

李作良,苏勇,马文杰. 战略创业视角下养老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机理探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320-325.

19

李辉,苏勇,王淼. 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有助于提高服务绩效吗?. 经济管理, 2013, (4): 71-81.

20

苏勇. 价值观之于企业,就像水之于鱼. 蓝狮子经理人, 2013, (11): 88-89.

21

伍华佳. 中国企业“人缘管理”的预测与控制. 管理世界, 2013, 增刊: 33-37.

22

伍华佳. 中国低碳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路径研究. 社会科学, 2013, (4): 42-51.

23

伍华佳. 中国企业“人道管理”的预测与控制. 经济管理, 2012, (Z2): 179-183.

24


25

彭贺. 领地行为研究综述:组织行为学的新兴领域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转载), 2012, (5): 2-6.

26

彭贺. 作为研究者的管理者:链接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桥梁. 管理学报, 2012, 9(5): 637-641.

27

彭贺,刘莉,苏勇. 中国商学院的趋同性分析:基于新制度理论的解释. 管理学报, 2012, 9(3): 329-337.

28

彭贺. 领地行为研究综述:组织行为学的新兴领域. 经济管理, 2012, 34(1): 182-189.

29

苏勇,王振宇. 企业领导人绿色领导力与组织动态能力之研究. 经济管理(增刊), 2012, (Z1): 155-157.

30

苏勇,张军. 中国家族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. 经济纵横, 2012, (5): 106-109.

31

苏勇,张军. 家族企业集团:金字塔结构、多元化经营、企业绩效——来自中国家族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. 兰州学刊, 2012, (5): 122-129.

32

刘国华,苏勇. 体育组织视角下的体育赞助管理研究. 上海管理科学, 2012, 34(2): 97-102.

33

徐小龙,苏勇. 消费者与品牌关系演变研究. 现代经济探讨, 2012, (3): 22-26.

34

彭贺,刘莉,苏勇. 中国商学院的趋同性分析:基于新制度理论的解释. 管理学报, 2012, 9(3): 329-337.

35

徐小龙,苏勇. 产品伤害危机下消费者——品牌关系断裂研究.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, 2012, (2): 43-49.

36

苏勇. 管理学百年回眸与世纪展望:纪念《科学管理原理》出版100周年. 管理科学(人大), 2012, (2): 4-7.

37

伍华佳. 儒家伦理与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. 伦理学(人大), 2012, (6): 78-84.

38

伍华佳. 上海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路径研究. 科学发展, 2012, (5): 15-17.

39

伍华佳. 儒家伦理与中国商业伦理的重构. 社会科学, 2012, (3): 50-57.

40

彭贺. 知识员工反生产行为的结构及测量. 管理科学, 2011, 24(5): 12-22.

41

彭贺. 管理学研究中的“价值无涉”与“价值涉入”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1, (10): 3-8.

42

彭贺. 管理学研究中的“价值无涉”与“价值涉入”. 管理科学(人大), 2011, (10): 62-65.

43

谢俏洁,彭贺. 心理所有权与反生产行为的关系研究. 经济管理(增刊), 2011, 33(Z2): 119-121.

44

彭贺. 单向度管理学研究的表现及扭转路径. 管理科学(人大), 2011, (7): 56-60.

45

彭贺. 管理学研究中的“价值无涉”与“价值涉入”. 管理学报, 2011, 8(7): 949-953.

46

彭贺. 管理研究与实践脱节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. 管理科学(人大), 2011, (6): 65-69.

47

彭贺. 单向度管理学研究的表现及扭转路径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1, (6): 2-5.

48

彭贺. 单向度管理学研究的表现及扭转路径. 管理学报, 2011, 8(4): 475-479,516.

49

彭贺. 反生产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是独立构念吗:基于中国的数据. 经济管理(增刊), 2011, 33(Z1): 217-222.

50

彭贺, 顾倩妮. “直面中国管理实践”的内涵与路径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1, (2): 11-17.

51

彭贺. 管理研究与实践脱节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. 管理评论, 2011, 23(2): 122-128.

52

苏勇. 企业社会责任的知与行. 北大商业评论, 2011, (88): 48-54.

53

徐小龙,苏勇. 国外对产品伤害危机的研究进展. 消费经济, 2011, 27(5): 90-93.

54

苏勇,王淼,李辉. 工作设计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影响研究:以心理资本为中介变量. 软科学, 2011, 25(9): 75-80.

55

徐小龙,苏勇. 消费者-品牌关系断裂研究述评. 现代管理科学, 2011, (8): 11-13.

56

苏勇,邓德香. 基于TAM的信息技术与高科技主管知识分享绩效的实证研究. 研究与发展管理, 2011, 23(4): 29-34.

57

苏勇,李敏. 中国文化背景下同事关系及效用分析. 经济管理(增刊), 2011, 33(Z2): 100-103.

58

苏勇,文崇坚. 开辟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渠道之探析.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, 2011, (4): 25-28.

59

苏勇. 中国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十年回顾与思考. 经济管理(增刊), 2011, (Z1): 155-159.

60

文崇坚, 苏勇. 当代传媒业绩效考评弊端与对策研究.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, 2011, 24(2): 116-120.

61

文崇坚, 苏勇. 传媒员工职业生涯探析. 人力资源管理, 2011, (3): 128-129.

62

苏勇, 顾倩妮. 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对中国管理学关注热点分析——基于6种国际顶级管理学期刊2000~2009年所刊论文的研读与统计. 经济管理, 2011, 33(3): 174-182.

63

苏勇. 独辟蹊径——中小企业创新之路. 上海中小企业, 2011, (3): 10-11.

64

苏勇, 文崇坚. 中国文化软实力核心价值体系之探析. 延安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 2011, 33(1): 114-117.

65

文崇坚, 苏勇. 激励理论运用于传媒业之研究. 新闻世界, 2011, (1): 95-96.

66

王淼, 苏勇, 邓颖懋. 学习型组织建构的知识基础论阐释. 科技进步与对策, 2011, 28(1): 134-137.

67

文崇坚, 苏勇. 传媒业如何有效招聘所需人才之探析. 今传媒, 2011, (1): 129-130.

68

苏勇. 6大标志性事件. 管理学家, 2011, (1): 66-67.

69

伍华佳. 中国产业低碳化转型与战略思路. 社会科学, 2011, (8): 46-54.

70

伍华佳. 海内外华人合资企业管理文化与战略联盟绩效实证分析--以合资企业创新期为例. 上海经济研究, 2011, (3): 109-116 .

71

伍华佳,刘海峰. 海内外华人合资企业管理文化与战略联盟稳定性实证分析--以合资企业探索碰撞期为例. 经济管理, 2011, (Z1): 41-45.

72

伍华佳. 中国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产业政策路径探索. 产业经济(人大), 2011, (3): 58-64.

73

彭贺. 反生产行为理论研究综述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0, (12): 31-38.

74

彭贺,顾倩妮. “直面中国管理实践”的内涵与路径. 管理学报, 2010, 7(11): 1665-1670.

75

彭贺. 中国知识员工反生产行为分类的探索性研究. 企业管理研究(人大), 2010, (8): 82-90.

76

彭贺. 西方管理教育的审视与借鉴. 管理学报, 2010, vol.7(8): 1130-1136.

77

彭贺,徐千里. 无意识工作激励:定义、模型及展望. 心理科学进展, 2010, vol.18(6): 963-970.

78

彭贺. 反生产行为理论研究综述. 管理学报, 2010, vol.7(6): 834-840.

79

彭贺. 中国知识员工反生产行为分类的探索性研究. 管理科学, 2010, vol.23(2): 86-93.

80

刘国华,苏勇. 消费者创新性对品牌延伸距离和延伸类型的影响研究. 研究与发展管理, 2010, 22(6): 84-89, 111.

81

苏勇,李辉. 品牌关系的拓展研究:基于服务员工的视角. 兰州学刊, 2010, (11): 86-90.

82

刘国华,苏勇. 基于全球视角下的品牌资产评估模型. 工业技术经济, 2010, vol.29(8): 60-64.

83

苏勇,王淼,张洁. 基于传统文化的产品感性品质创新理论探讨. 上海管理科学, 2010, vol.32(4): 100-103.

84

姜启军,苏勇. 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企业危机管理. 经济管理, 2010, Vol.32(7): 29-35.

85

李俊松,苏勇. 基于政策文化价值观引导下的我国突发事件应对方略. 生态经济, 2010, (5): 185-186,191.

86

刘国华,苏勇. 企业文化外部导向对关系纽带、信任的影响研究. 上海管理科学, 2010, vol.32(2): 19-23.

87

文崇坚,苏勇. 当代传媒业招聘环节解决对策. 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, 2010, (4): 81-85.

88

姜启军,苏勇. 食品安全防治的经济学和伦理学分析. 华东经济管理, 2010, Vol.24(2): 108-111.

89

伍华佳. 中国高碳产业低碳化转型产业政策路径探索. 社会科学, 2010, (10): 27-34.

90

祁新娥,伍华佳. 东方管理文化视角下中日企业文化实证研究. 上海经济研究, 2010, (2): 62-68.


议/研讨会论文:

1

Lee, Jina, I-Chun Chang and Yong Su. 2011. A study on the impact of online brand community interaction model on brand loyalty.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-Business and E-Government Shanghai, China 1026-1029.

2

Chang, I-Chun, Jina Lee and Yong Su. 2011. The Impact of virtual community trust influence over consumer participation in online group-buying. The 2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-Business and E-Government Shanghai, China 1750-1753.

3

Peng, He. 2011. To share or hoard: knowledge-based psychological ownership, territoriality and knowledge-hoarding. 2011 Academy of Management Annual Meeting San Antonio 1-40.

4

He Peng, Jiwen Song. 2010. Empowerment, Job-based Psychological Own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s. Aussino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 Wuhan 8-13.

5

苏勇,顾倩妮. “管理学本土化”研究及“东方管理学”构想. 美国科研出版社, 2010, 兰州: 268-273.


学术专著:

1

伍华佳.中国企业管理模式实证研究.北京:经济管理出版社,2012.

2

杨春保,苏勇.顺势应变的管理创新—上海汽车变速器有限公司“五大中心”管理模式.上海:上海社会科学院,2011.

3

苏勇.中国管理学发展进程(1978-2008)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11.

4

姜启军,苏勇.基于社会责任的食品企业危机管理.上海:格致出版社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11.

5

伍华佳.海内外华人企业战略联盟研究——以东方管理文化为视角.北京:经济管理出版社,2011.

6

彭贺.人为激励研究.上海:格致出版社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9.

7

伍华佳.中日韩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.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9.

8

苏勇.中国企业伦理重建——经营绩效与社会责任.上海:东方出版中心,2008.

9

杨春保,苏勇.国有性质、民营操作——卓越的管理探索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.

10

伍华佳,苏东水.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产业结构的演化研究.上海: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,2007.

11

林善浪,张禹东,伍华佳.华商管理学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6.

12

苏勇,陈小平.品牌通鉴.上海: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3.

13

伍华佳.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论.上海: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,2001.

14

苏勇,金新民.现代公司名牌战略.山东:山东人民出版社,1999.

15

苏勇.管理伦理.上海:上海译文出版社,1997.

16

苏勇.中国企业文化的系统研究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1996.

17

苏勇.智者口才致胜术.台湾:汉欣文化事业有限公司(台北),1993.

18

苏勇.智者口才致胜术.香港:中华书局(香港),1992.


著作:


苏勇,张慧.环境保护主义与企业的新逻辑.北京: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,2004.


周笑,苏勇.商道别裁——从成员正直到组织成功.北京:中国,2004.


教材和其他:


Yong Su and Lanjian Chen.2013.Modern Oriental Corporate Culture: A Case Collection.Springer,Berlin Heidelberg.


苏勇,梁威.消费者行为学(第二版).上海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13.


苏勇,何智美.现代组织行为学(第2版)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11.


劳拉 P. 哈特曼,乔·德斯贾丁斯,苏勇,郑琴琴,顾倩妮.企业伦理学.北京:机械工业出版社,2011.


苏勇.东方管理案例精选(二)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10.


苏勇,何智美.组织行为学.上海:格致出版社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9.


苏勇.东方管理案例精选(一)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8.


苏勇.东方管理评论第二辑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8.


苏勇.当代西方管理学流派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.


苏勇.《东方管理评论》第一辑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7.


苏勇,何智美.现代组织行为学.北京:清华大学出版社,2007.


苏勇,原口俊道,国崎威宣.企业国际经营策略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4.


苏勇.现代管理伦理学--理论与企业的实践.北京:石油工业出版社,2003.


苏勇.消费者行为学.北京: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1.


苏勇,陈小平.管理伦理学教学案例精选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2001.


苏勇,罗殿军.管理沟通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1999.


苏勇.管理伦理学.上海:东方出版中心,1997.


原口俊道,苏勇.东亚企业经营.上海:复旦大学出版社,1994.



地址:上海市杨浦区国顺路670号李达三楼804室  复旦大学东方管理研究院 

联系电话:021-25011354